亞洲盃打出金融整併新趨勢
亞洲盃打出金融整併新趨勢
金融政策的走向與確立,長期以來影響台灣經濟環境和活動甚深,也間接影響人民荷包的深淺,實在不容小覷。如何在變幻莫測的時代洪流中,精準掌握各項脈動與先機,考驗政府的洞見與能力,如果能適時配合民間力量,長期且穩定推動、執行政策走向,相信走出亞洲盃的新路,不再只是高呼口號。
台灣過去的金融政策實在加入太多管制項目,縱使以維持金融安定為由而限制金融機構發展,但事後證明不僅無助於整體金融體系的安定,最重要的是,面對新國際金融情勢及機會排山倒海地出現,管制手段變成壓垮我國金融機構的競爭力的最後一根稻草。
所以,政府應當重新思考金融產業「管制」的界線,以建全金融機構的「規模」為核心,取代根深蒂固的管制觀念,來建構國家金融安全網絡。以實際數據來看,金融機構規模太小,有阻礙經濟活動發展的疑慮,依據2014年《銀行家》統計,國內銀行排名最前面的是兆豐商銀,全球第171名;但相對亞洲其他國家最大銀行排名,星展銀行57名、印度國家銀行64名、韓國國民銀行68名,甚至馬來西亞、泰國排名都在台灣前面,可見台灣銀行資產排名墊底,要在國際間立足、突破競爭的重圍,仍有不小進步空間。
總而言之,為了提升台灣金融機構的競爭力,除了應鼓勵金融機構合併、擴大規模之外,也應協助業者找尋可發揮規模經濟的市場,然而我國金融機構競爭力薄弱,要在國際金融發達的大市場中找機會,現階段而言有專業上的困難。故近來亞洲盃已成金融發展目標,希望政府在多次鬆綁投資限制、開放投資海外相關事業,以及更改銀行轉投資限制計算方式等多管齊下的方針之下,逐漸脫離舊有的管制心態,以放眼全世界為目標,打造國內金融產業的新氣象。其中不可諱言地,大陸市場適時提供台灣金融機構絕佳的契機,大陸發展起步較慢、金融商品發展相對落後,台灣金融機構可將在台灣發展已成熟的商品推廣至大陸,避免與歐美各國等金融商品直接競爭,達成進可攻且退可守的策略。
最後,台灣積極走向開放經濟、擴大金融規劃的同時,必須認知國際間資金流動的趨勢,並且接納資金流動是必然的局面。從現今數據看來,台灣資金需求意願不足,而非資金供給不足,而今若能將浮濫的資金轉換為高報酬效益的使用,相信不但紓解資金的成本壓力,更有助於我國金融產業的各方面的健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