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搞懂常見的財報把戲:折舊 (新案例篇)

  1. 部落格
  2. »
  3. 嗨投資官方
  4. »
  5. 快速搞懂常見的財報把戲:折舊 (新案例篇)
作者:  時間:
 Line@嗨投資小幫手  『 募集中 』 

  什麼情況下企業不做任何事情,財報獲利情況就可以大幅改善?為什麼財報顯示經營不錯的企業,實際上卻不如想像中的賺錢?熟知財務會計的投資人都知道,財報中的數字其實有許多方法可以操作,其中調整「折舊費用」就是企業最常使用的「合法」手段之一,目的不外乎是忠實反映企業設備器材使用的真實狀況,或想藉由降低每年必須分攤的金額來讓財報變得好看,進而讓投資人認為前景看好而加碼挹注資金。不管目的為何,最終都會影響投資人對該標的股後續走勢的判斷。
◀訂閱嗨投資官方頻道   折舊的概念與精神   折舊一詞看起來很專業,但對於害怕財務的投資人而言,其實不必把它想得太困難,折舊簡單來說就是指「一項資產的價值,隨時間逐漸耗損過程的記錄。」  
  在生活中時常可以看見折舊概念的應用,例如甘木小編今年花了80萬買了一台轎車作為上下班的代步工具,過了一年之後,假設小編拿這台車到市面上販賣,還能夠賣到80萬嗎?按照常理來說應該不太可能,這台車的價值勢必會因為駕駛過,而且使用的頻率不低而產生價值的遞減,隨著時間越長,價值會降得更低,不過價值也不可能瞬間歸零,而會保留部分的「殘值」,這就是折舊的基本概念。  
  有了物品價值會隨著使用情況或時間遞延而降低的概念,就可以練習另一個層次的思考。小編在買車的當下,雖然花了80萬元的現金,但車子本身的價值為80萬,因此就小編個人的「資產」來看,其實總額並沒有任何的變動。  
  但是隨著小編的使用時間拉長,導致車子的價值逐年下跌,總資產也就會跟著下滑,從資產的角度來看,就像將期初支付的80萬元分攤到各年度繳出一樣,假設一開始就預估這台車只能使用8年,時間到期時價值歸零,如果以直線法來估算的話,小編就可以當作以每年10萬元的費用來買下這台車,這就是企業認列折舊的基本精神。  
  企業為什麼要操作折舊?   一定會有人好奇,為什麼一定非得折舊?一次認列完不是比較乾脆嗎?確實對於我們市井小民而言,這樣的方式比較簡單,但是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企業身上就非同小可了!畢竟企業一旦公布的財報數據不好看,絕對會影響投資人對這家企業股票的信心,因此藉由操作折舊來美化財報就成了許多財會人員的必修課。  
  例如某A工廠每年營收約500萬元,今年終於存夠了錢購買了一台生產化妝品的設備,買進價格為800萬元,使用年限預估是10年。如果按照實際產生支出的計算方式來看,今年為了購買這台設備,公司支出800萬元,導致財報顯示今年虧損了將近300萬元(不考慮其他營業成本),相信不少不明就裡的投資人會對這家公司的經營感到恐慌。  
  按照這樣的方式計算,唯一的優點是從明年到使用年限期滿的幾年當中,這台設備不會再產生任何支出(不考慮維修成本下),如果未來營收不變,每年還是穩定能有500萬元的營業收入。  
  如果甘木小編以折舊的概念來重新計算,雖然800萬元是在第一年支出的,但是在當下同時取得一台價值800萬元的機器,因此A公司的總資產是不變的,他只需要在後續各年財報中提報這台機器的折舊費即可。  
  如果大毛採取的是將費用平均認列至達使用期限前各年的直線法,每年就必須列上80萬元的折舊費用,如果未來營收也維持在每年500萬元,結算就會變成420萬元,雖然必須持續10年,但是相較於集中於第一年認列支出,導致結算變為負300萬元,殺傷力算是輕微許多。也就是說,將費用分攤到使用年限的10年當中,以每年平均支出80萬元的方式,讓A公司財報上看起來比較好,投資人較不易產生恐慌。  
  上述A公司的作法算是比較正派、合情理的認列折舊,假設今天B公司也投資同樣一台設備,價格800萬元、使用年限同樣為10年,但因為今年營收狀況不佳,營收僅30萬元,財報最終顯示今年虧損50萬元。二毛為了不讓投資人失去信心,就私自將設備的使用年限拉長至20年,每年變成僅需提列20萬元,讓結算後還有10萬元。什麼事情都不用做,甚至可以讓企業由虧轉盈,讓投資人誤以為這家企業今年依舊有賺錢,但實際上這家公司營運能力並沒有真的改善。
 
  實際上真的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嗎?當然會有。例如今年第一季榮剛就對外公告,重新評估建築物與設備實際上的可使用年限,其中在生產設備部分,從原有5年至15年的耐用年限延長到8年至20年,建物的部份則延長到35年或50年,整體而言估計可減少109年度折舊費用1.87億元。  
  如果我們從公開資訊觀測站搜尋榮剛的現金流量表,就可以發現與去年同期相比,折舊費用減少了6000萬。  
  最後補充各種折舊的攤提計算方式,以上不論是A公司還是B公司的例子,都是採用最常見的折舊處理方式:直線法。不過有時企業會依據設備使用的實際狀況,或是財務上的目的,並不會平均分配每年的折舊費用,常見的方法還有工作量法與加速折舊法。  
  所謂的工作量法,顧名思義就是以設備實際使用的情況來認列這段期間應折舊的百分比;而加速折舊法則是彰顯某些設備在初期使用效率較高,因此在前段認列的折舊比例會較高,之後逐年下調。因此若各位未來在研究一家企業的財報時,如果發現各期折舊金額不斷變化也不必太驚訝,可能是計算方式不同所導致的囉!     研讀財報才能真正釐清金流的動向   一家企業並非領導人在電視上露個臉說說大話,或者在股東會上信心喊話就表示未來一定值得投資。許多投資前輩認為要徹底理解企業經營的現況,還是必須回歸閱讀財報開始。雖然企業依然可透過折舊或其他方式來美化財報,但只要一步步抽絲剝繭,想要摸清企業的財務結構並不是不可能,如此才能讓自己以正確的資訊做出合適的投資決策囉!
 Line@嗨投資小幫手  『 募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