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大佬都扛不住了,A股該怎麽玩?
圖表來源自TradingView
最近行情非常詭異,好些股票,也算是細分市場的龍頭了,市值也不小,但突然出現大幅下跌。比如今天的科大訊飛,木林森,前幾天的東方日升,上海家化,這些標的行業不同,但走勢卻很相似。今天知名私募高毅的壹則公告解開謎底。原來這些都是高毅的重倉股。
要說陽光私募的選股能力不差,資金實力也大幅增強,而且上述標的,有些是細分市場的龍頭,有些是機構紮堆的大白馬。怎麽看也不應該走成現在的樣子。
這壹方面說明風險無處不在,不管妳是機構,還是散戶。市場目前,沒有強者,只有適者生存。這和美國的wsb事件異曲同工。另壹方面,這些公司如果基本面沒問題,那麽無端暴跌,可能是壹個不錯的撿漏機會。當然,這要從長期看,如果只是短期投機,還是有很大風險。
而今年市場操作難度明顯比去年大很多。去年我的收益率還不錯,雖然沒有人家基金牛,但也算是跟上節奏了。但今年明顯感覺很吃力,1月白幹,這真的的是漲出了熊市。身邊很多十幾二十年的老股民,都感覺市場無法操作,幹脆去買基金了。
這也印證了市場的割裂,如此畸形,但我們沒有華爾街的帶頭大哥,所以只能默默承受。
在這樣的行情走勢下,妳又想從牛市中分壹杯羹,又不知道如何操作。
如果妳又不信任基金,我建議,最好不要把雞蛋放壹個籃子裏。對於新能源,生物制藥,我長線看好,這兩個行業,裏面的龍頭公司,雖然目前價格不低,但相比未來市場的空間,依然有足夠大的成長性。特別是鋰電池上遊,基本上是國內企業壟斷了,具有壹定的定價權,比如六氟磷酸鋰,從去年7萬,漲到今年13萬每噸,而隨著歐美對新能源市場的開放,大批的企業轉型,對於鋰電池的需求明顯加大。而在中下遊更多在歐美日韓把控的情況下,上遊則是屬於中國的企業為主。所以我們可以預見在未來3-4年,行業景氣度都會維持高位,這樣看,目前很多公司的估值並不高。
而生物制藥是存在明顯的國產替代機會,這次疫情已經讓我們看到國內公司的實力。而中國步入老齡社會,醫療保健需求大增,市場自然是空間極大。但生物制藥公司屬於開張吃三年的那種,在早期並不容易判斷,所以這個建議購買基金,這樣可以降低風險。
另外疫情過後,應該會有很多企業出現修復性增長,比如旅遊度假,機場航空,這個對於市場來說,算是壹個撿漏的機會,但需要篩選,有些業務可能會就此走下坡路。如果看不準,也可以通過購買行業基金方式參與。總之,行情不好做,但市場並不差,沒有能力的可以買基金,讓專業人士給妳打工。但基金盡量購買知名的公募基金產品,發行份額大的好些。
至於當前這種極端行情,我認為不會是長期的表現,但何時會回歸理性,我不知道。量變到質變,是壹個過程。
原文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