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搞懂碳交易

  1. 部落格
  2. »
  3. 嗨投資官方
  4. »
  5. 五分鐘搞懂碳交易
作者:  時間:
 Line@嗨投資小幫手  『 募集中 』 

  全球為了減緩氣候暖化,至今陸陸續續全球已有128國以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為終極目標,並且各自設定2030年要達到的減碳階段任務。除此之外 在1997年的京都協議書中,也提出所謂的「碳交易」,簡單來說,就是將碳排放總量當作一種權利,藉由市場機制讓超額使用的人,必須要跟未達使用單位的人購買,相反的,未達使用單位的人,也可以將額度販售出去。期望透過這種方式,將原本大家排放到外在環境、全球得共同承擔的環境成本物歸原主,促使企業為了降低營運成本而一起努力減碳。  
◀訂閱嗨投資官方頻道
  雖然台灣壓根沒參加聯合國氣候會議,但是與全世界做生意的眾多台灣供應商,也會受到這遊戲規則的影響,為什麼呢?一般而言,大企業為了維護自己的品牌價值或形象,多半會要求相關供應商、協力廠或關係企業等一同減碳,避免被社會大眾貼上全球暖化幫兇的標籤。  
  最顯而易見的例子就是蘋果iPhone,今年七八月間宣布所有供應鏈廠商要在2030年達到碳中和,也就是要求供應商將自身所排放的碳或其他溫室氣體,藉由減碳或碳補償的方式達到中和,具體作法包含節能、改用低碳能源,或植樹造林等,如果無法達標,可能就會被擠出iPhone的供應鏈。  
  無獨有偶,除了蘋果之外,以對碳排放要求相對走在前端且嚴格的歐盟來說,2021年要求每個車廠要達到每輛車每公里僅能排放95克碳的標準,每超過1公克,就要開罰每輛車95歐元,折合台幣超過3,000元以上的罰款。如果看碳排量不容易想像,可以換算成每公升20.4公里的油耗表現,這對於多數車種都是艱難的標準。  
  難道達不到標準就只能繳罰款嗎?其實也不盡然,歐盟開放各家車廠可以透過合作,合併計算碳排平均,也就是說高碳排的車廠只要找到低碳排的車廠合作,就可以拉低平均每輛車的碳排放,而開放這樣的合作機制,就加快碳交易的腳步。  
  例如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在這幾年間一方面靠著環保意識抬頭,熱銷自家車款獲利之外,亦透過每年販售碳排配額給飛雅特克萊斯勒賺入約6億歐元的額外收入。  
  台灣雖然在一開始還沒這麼多人關注碳權交易,近年來因為蘋果要求所有供應商達到碳中和,以及中國大陸等各國陸陸續續成立碳交易平台等事件,逐漸牽扯到台灣供應鏈的企業,碳權議題才慢慢提升在台股新聞中的見報率。  
  雖然目前台灣還沒有所謂的碳權交易平台,但與國際市場相鏈結的大型企業,早已經著手因應,最為人所知的就是台積電在四月份蘋果公告沒多久,就宣布未來可能將碳足跡和減碳績效納為採購條件評鑑之一,並且要求設備供應商在2030年之前節能要達到20%以上。  
  企業除了積極透過節能減碳,降低碳排放量之外,另外一種作法就是花錢買碳排配額,例如前面所提到飛雅特克萊斯勒向特斯拉買額度,除此之外,更有所謂的「碳匯」出現。  
  這「碳匯」又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能將排放於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或相關溫室氣體,重新分離、吸收、儲存的方式,包括森林、土壤、海洋跟凍土,今年隨中國大陸碳交易平台上線,台灣的華紙1905)因此被許多投資人關注。一般消費者對於華紙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單純的造紙企業,其實華紙是台灣唯一自己造林、製漿,一路到造紙的企業。  
  原本的初衷,或許僅是為了確保穩定的原料供給與品質,而在台灣及大陸積極造林。從民國69年開始於東部植林迄今,在台灣已經有7座林場,總面積約1,300公頃,超過200萬顆林木,如果再加上在中國大陸的林場,造林面積更達到3萬多公頃,每年大概可以吸收85萬噸的二氧化碳。這樣的碳匯值多少錢呢?如果以歐盟碳交易平台每公噸碳價70美元來計算,價值超過10億台幣,不過華紙目前並不打算做碳排放的交易,因此今年在股價上僅因國際漿價暴漲而明顯提升。   
  除了華紙之外,同行的永豐餘正隆等自然也因各自減碳行為而被劃入所謂碳權概念股當中,除此之外,替代能源的太陽能廠茂迪6244)、風力發電相關的世紀鋼(9958)等,預期未來若台灣順應全球趨勢,正式推動碳定價政策,想必也有機會跟上話題而成為台股的明日之星。  
 Line@嗨投資小幫手  『 募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