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元-美股學院

美股團隊讀書會: 團結經濟(一)

  1. 部落格
  2. »
  3. 股動人心
  4. »
  5. 美股團隊讀書會: 團結經濟(一)
作者:  時間:
 Line@嗨投資小幫手  『 募集中 』 

讀書會背景:        過去20多年我們團隊利用讀書會這個工具來增強我們對美股運作跟世界的理解, 也從這個過程中把所提煉出來的精華盡可能應用在我們的ACIS. 我們讀書會系列的分享基本上只有每一本書的第一個分享會同時發布於學院文章跟部落格. 有關團結經濟的後續分享請關注我們的部落格.Solidarity Economics Why Mutuality and Movements Matter ⇒ Economics專注於「人」,而Economy則在於「系統)」。Economics 注重背後的原理,以及人類所需,提供人類最大所需。Economy 則是在系統上的應用。 Chris Benner Manuel Pastor 關於本書 傳統的經濟學是建立在以自利角度尋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假設之上。然而,除了自利以外,分享、關懷和維護集體利益的想望也是強大的個人動機。在一個充斥不平等、社會分裂和生態破壞的世界中,大家能否在相互合作的基礎上建立一種替代經濟? 在這本書中,兩位社會學教授Chris Benner 和 Manuel Pastor 邀請讀者想像並創造一種新的團結經濟學——一種基於我們對連結聯繫和組織社群的本能的方法——這樣做,實際上建立一個更強大、較永續且公平的經濟。他們認為,我們當前的經濟已經深深地依賴於相互性,但現狀造成的不平等與分裂破壞了這種相互性以及我們的經濟福祉。作者在書中概述了我們需要恢復團結並將其應用於整個社會的理論框架、政策議程和社會運動。 ⇒ Mutuality的意義,就是互助互惠,亦即所有人都能提供彼此助益及恩惠,亦即我們強調的「嘉惠人群」;至於Movement,當然就是實質行動方面,要穩健踏實地推動進展,追求「穩如鐘鼎」的心態。 兩位作者有段影片,講了書的一些內容,也可參考 https://youtu.be/0XCr5kPK9Nc CH1   Reimagining Our Economy 作者一開始先點出社會面對的問題,是從何假設為根源而產生出來。 自美國創立伊始,同年Adam Smith出版了國富論,從當時便形成一個根深柢固的假設:人是自私自利的,但自利的個人動機可以被引導到對公眾有益的方向並造成影響。Adam Smith相信自由市場會將自私的追求,引導到對整體最有益的結果;而美國開國元勛也建議,民主體制下,秩序可以從基於個人自利的領導中產生。 然而,此類觀點有其盲目性(限制),認為自私自利的人們會創造出市場,但沒考慮到市場也會創造出更多自私自利的人,會反過來侵蝕維護社會秩序的道德基礎,讓原先的設定偏離促進社會利益的方向。而Adam Smith堅信共享道德對於維護社會秩序至關重要。此外,建立制度與掌權者沒有看清自己享有的特權,在鞏固種族主義和父權制度的同時談論自由,但這制度其實將大多數人(的權益)排除在外。 近 250 年來的主要經濟和政治制度,建立在個人自私自利和剝削/邊緣化被剝奪權利的群體利益的假設之上,雖然取得明顯的經濟和社會利益,但這樣不穩固的經濟結構正在推動前所未有的不平等、社會分裂和生態破壞,更加極端化、分裂和疏離化。 接著提出另一個問題,我們難道不能變得更好嗎?畢竟,人也會因為對集體利益的關心、分享和興趣而行動,難道不能從這種互助互惠當中建立一個更好的經濟嗎?畢竟,當每個人都感到相互聯繫時,團隊和社群的表現都會更加良好。我們需要什麼才能改變我們的經濟和政治來實踐這一點?畢竟,沒有爭取就不會產生變化,沒有要求,權力就不會讓步。 ⇒ 看起來傳統經濟學,甚至現代經濟學的限制主要在於其只是微分有效,而積分失效。像是國富論認為自私會讓人們考量自己的利益,而全部人考量自己的利益最終全體的利益就會最大。然而實際上並非如此,更多的情況是忽略了如果考量自己利益會與其他人的利益衝突時造成的消減。這與之前在討論分工效率的問題很像,傳統管理大都認為只要每人分工,每個人效率都最大化,整體便會最大化。然而實際上,過去討論的的TOC中可以發現,如果在個人效率最大化的過程,並未考量到他人或整體,則可能一人效率的產物不符合他人可協作性,或是一人做出的東西其他人無法協作,而產生塞車。 ⇒ 第一章提到一個有趣而且發人省思的觀點,引用美國原住民Cherokee心中兩隻狼的故事,來說明經濟是一種選擇,而非受到自私的天性所驅動,從根本挑戰了經濟學的基本假設 "人會以謀求自身最大利益為出發點"。在一個不斷成長的社會,自利的傳統經濟或許是發展的必要元素,但是現今我們好像來到了一個人類歷史的奇異點,不論是從環境、資源、分配、創新的角度來看,經濟似乎不能再無止盡的成長,在這個現況下,對於經濟的選擇就變得至關重要,經濟不應再是服務資本家或是資本成長的工具,而是應是人與人關係的描述,重塑對經濟框架的想像,也能夠重新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又或是兩者互為因果,在改變與人連結方式的同時,也改變了經濟的本質 - 從自私走向團結。 ⇒ 這也會想到許多國家或政府,使用某個經濟理論時,其實只是選擇,而並非本質。 而多數人如果只是分工性的想法,認為政府或經濟學家比較專業,只要聽從政府、經濟學家的想法即可。最終過度的往一個方向走,總是產生限制。而只有公民意識抬頭,了解公民所需要負起集智的責任,才能回歸集智的團結,而非盲從。 ⇒ 最需要變革與更新的,是思考和討論經濟的方式。傳統的經濟學會讓我們相信自私和市場本身自然而然就該如此運作,沒有替代方案、或替代方案無法持續,所以應該默默接受當前的不公平,因為沒有更好的方法。但如同上面提到的兩隻狼的傳說,並不是本來就只有這條路可走,而是選擇接受哪些假設並認為那些就是現實、不可改變。如果我們內心有兩隻狼——一隻自私自利,一隻關心他人——那麼我們選擇去餵養的狼就是會茁壯成長的狼。 ⇒ 讀到經濟學的基本假設 "人們會以自身的利益為出發點",深表同感,畢竟所接觸到的人以及日常所接收的訊息都很難反駁此一觀點。但是歷經經濟爆炸性成長後,所衍生的社會競逐金錢風潮,以及日後網路經濟泡沫、金融海嘯後所造成的系統性崩壞,頓時覺得經濟發展不應該只是掠奪式的無止境成長,或只為資本家服務。而是必須要考量到整個經濟體系是一個生態。只有重新思考新的經濟互動模式,才能使整個經濟生態性健康、繁榮。也就是互助互惠。 ⇒ 古早人類在狩獵時代,人少人際關係比較簡單扁平。隨著科技經濟社會的演變,我們人類總是在找不同的理念和操作準則(或者是故事?)來套用,希望可以得到一個更好的未來。所以才有了基督教佛教老子孔子,到幾百年前的股份公司,到近代的資本/民主/共產。因為現下的理念在實做上漸漸顯露出越來越多的缺陷跟短版,或許團結經濟可以成為下一個我們可以運作的理念,揚長補短,成為社會進步的一個新的理念的工具。
 Line@嗨投資小幫手  『 募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