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團隊討論: 股票的另一個面向(1)
作者:股動人心 時間:2022-05-06 14:51:31
A: 雖然這位專業經理人的說法,可能有其特殊意圖,但或許大家可以思考,我們與股票的關係,是否為投資持有(own)?若當成庫存或存貨、來加以週轉循環,是否不算是投資、或投機(時機)的意義https://www.marketwatch.com/story/paul-tudor-jones-you-dont-want-to-own-bonds-and-stocks-in-this-environment-11651582651?siteid=yhoof2B: 我個人是可以很肯定的說, ACIS持有股票比較像是耕種, 每天晴天除草下雨施肥. 或是以某種商品的形式在循環周轉. 跟過去如果我有買股票可能比較注意股價的思維模式不一樣 C: 從Pillar2的調配邏輯,應該是和持有有很大的不同。而週期循環,與投資、投機的意義上的差別,的確感覺自己還需要深入理解。從一般人希望過程中,獲取更多的金錢的確不同。而從過程中得到更多人心智能時,的確也需要思考其意義,如果獲取更多人心智能是為了未來可以當成更多的資產的邏輯,似乎也會陷入資產迷思。A: 應該還是可以用開咖啡店來思考。由於為了提供飲品給客戶群,所以無論咖啡價格如何,都一定要買進存貨。當然已經買進的部位,在盤點時就會有帳面上的利益或損失。但對於經營者來說,真正的成果,還是由客戶群的買單狀況而定,存貨盤點的損益,都只是成本面的考量。若受客戶群持續肯定,就算售價為反映成本而調高,應該也都能被接受。下面文章是針對星巴克跟皮耶咖啡,以其行動裝置App在JTBD上的對照比較。https://uxdesign.cc/the-coffeeshop-mobile-ux-battle-starbucks-x-peets-20bed21e5ab0 C: 文章討論了星巴克跟皮耶咖啡在APP及線下UX的比較。以APP的部分,星巴克在用戶還沒有獲得任何有意義的訊息時,便要求用戶選擇是否接收推送訊息,而如果以使用佔比最高的IOs設備來說,若用戶不接受,則後面用戶接受的門檻會變高許多。另外,內容的部分,星巴克展示了許多像是銷售信息的內容,而皮耶咖啡則是以用戶為中心的訊息先開始。APP端,星巴克略遜皮耶咖啡,不過在線下的部分,由於星巴克店面密度高,讓用戶要找到咖啡的體驗好些。任何一個單位的UX都有其缺陷,而皮耶咖啡在星巴克很大的情況還有一線生存空間,也在於找到了在APP上能更好的幫助用戶的方式。B: 因為不熟悉Peet's, 查了一下, 原來兩家公司淵源很深. 星巴克受到Peet's影響而開店, 還是跟Peet's進貨開始的. 後來星巴克收購了Peet's, 但後來轉賣給德國投資公司.1971年,英語教師傑里·鮑德溫·洧丞(Jerry Baldwin weicheng),歷史教師吉夫・席格(Zev Siegl)和作家戈登·波克(Gordon Bowker)合作開了第一家星巴克。他們三人開店是受到艾佛瑞·畢茲(Alfred Peet)於加州柏克萊創立的畢茲咖啡(Peet's Coffee)的影響。第一家星巴克店位於西雅圖市中心的魚市派克市場(Pike Place Market)旁,主要出售高品質的咖啡豆和咖啡器材(這家店至今仍然存在)。在開業的第一年,他們從皮特那裡購買綠色咖啡豆,而後,他們就直接從咖啡豆產地購買。星巴克僅有西雅圖的6家店鋪,而且只賣咖啡豆。1984年,星巴克在其創始人傑里·鮑德溫(Jerry Baldwin)、高登·鮑克(Gordon Bowker)帶領下收購皮爺咖啡。[5][6]1987年,傑里·鮑德溫離開星巴克、專注於皮爺咖啡的發展,皮爺咖啡也從星巴克獨立;而高登·鮑克則退出咖啡事業,但他於1994年重新加入皮爺咖啡董事會。[5][6][2]2001年,皮爺咖啡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股票交易代號「PEET」,初始發行價為8美金一股,共三百三十萬股。[7]2012年,皮爺咖啡被德國投資公司 Joh. A Benckiser (JBA Holding Company)以9.776億美金收購(約合一股73.5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