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回應 |
1838人瀏覽 |
0人收藏 |
0人追蹤
生技浩鼎條款 六大新規範/生技股上櫃門檻比照上市/14檔生技股連虧三年
2016-04-25 01:27:07 經濟日報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
浩鼎事件引發爭議,金管會強化生技股規範,包括擬比照國外做法,上市櫃前須承諾揭露最終受益人等資訊,違規者下市,及拉長股票集保時間達二或三年,須強制集保的大股東門檻也擬從嚴,擴大適用對象。
浩鼎案持續延燒,中研院長翁啟惠今(25)日將到總統府說明,會否請辭備受關注;為強化規範,金管會明天將邀集產官學代表會商,以保障投資人權益,並讓生技產業有更大發展空間。
金管會主委王儷玲昨天表示,有關上市櫃前承諾揭露最終受益人等資訊,之前有人建議,可研議看看,還有集保時間延長、擴大集保對象等,明天會議都將進行討論,聽取各界意見。
前金管會主委、立委曾銘宗日前表示,基亞與浩鼎事件,都凸顯生技發展條例太寬,有必要全面檢視。
金管會這次將檢討上市櫃門檻、集保規定等六大方向,明天會議擬提出討論的改革措施主要內容包括:
第一,擬引進新加坡、香港等作法,要求上市櫃前承諾揭露最後受益人資訊,包括董監事、大股東等內部人,與前20大股東(不論內、外資)間,有無親屬關係、財務關係等。違反規定就下市,等於要求想上市櫃的生技業,必須講真話,讓「人頭」、「假外資」現形。
第二,生技股上櫃部分,考慮比照上市規定,增訂淨值標準、不得低於股本三分之二,目前上櫃無此條件。
第三,現行規定董監事及持股5%以上股東,強制集保時間最長一年,這次擬拉長為二年或三年。曾銘宗認為,比照私募股票鎖三年,都不為過。
第四,強制集保的大股東持股5%門檻,研議是否下降,以擴大適用對象。
第五,強化資訊揭露與風險預告。
第六、強化承銷商及會計師責任等。
14檔生技股 連虧三年
2016-04-25 02:18 經濟日報 記者張晟豪/台北報導
統計近三年每股稅後純益(EPS)連年虧損的生技醫療個股,共計14檔,其中,以新藥研發相關產業占比最多,包括懷特、基亞、中裕、F*太景以及近期話題股浩鼎等。
EPS連三年虧損的生技醫療股,包括:易威、基亞、懷特、中天、國光生、中裕、台微體、F*太景、創源、醣聯、瑞基、浩鼎、安成藥、環瑞醫。
懷特近三年EPS分別為-1.12、-1.97與-1.24元,1998年首檔新藥PHN012「血寶」開始首期人體臨床試驗,一直到2010年才獲食藥署(TFDA)審核通過,不過,花了長時間努力,「血寶」卻未對公司獲利產生明顯貢獻;日前懷特第二檔新藥PHN131「痛寶」解盲過關,法人也提醒初期恐無法顯著挹注營收,需觀察是否有實質獲利。
中裕近三年EPS分別為-1.3、-1.32與-2.16元,雖然該公司愛滋病新藥TMB-355銷售授權金合計最高達2.2億美元,利益龐大,但預計最快要到第3季完成臨床試驗,若數據良好,將在第4季送件申請美國藥證,明年首季才可望取得藥證。
而近期話題股浩鼎解盲失敗後,法人分析,就算持續三期臨床試驗,不只結果讓人存疑,且要取得藥證也必定是一段時間之後,這段期間的獲利將是問題。
若參考2014年基亞肝癌新藥解盲失敗後續時程,新藥PI-88蒐集整理臨床資料就耗時超過半年,待解盲成功,取得藥證仍是未定之期。
一檔新藥固然潛在獲利驚人,但其中變數多且時程漫長,就算研發成功,是否能創造實質獲利也有待觀察,一旦結果不如預期,很容易陷入連年虧損處境。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