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回應 |
1643人瀏覽 |
0人收藏 |
0人追蹤
稟賦效應或厭惡剝奪(英語:Endowment effect),
形容當一個人擁有某項物品或資產的時候,
他對該物品或資產的價值評估要大於沒有擁有這項物品或資產的時候。
這一現象常常用於行為經濟學的分析中,並與損失厭惡的理論相聯繫。
由於稟賦效應,人們在決策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偏見,
導致對於規避風險的考慮遠遠大於對於追逐利益的考慮,
因此人們在出賣物品或資產時,往往索價要比其本身更高的價值。
生活中經常會看到一些有趣的現象:
有些男人長得不好看,也無過人之處,但女朋友卻很在乎他,把他看得很緊,24小時追蹤;
有些老人住在髒亂的小屋裡,孩子要接他過去住,他硬是不要,總要守著老窩;
有些人看著自己持有的股票價格一跌再跌,仍不願放手,總相信它會回彈,結果血本無歸。
這就是所謂的「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
因為害怕分手後無法找到更好的人,女人堅守一段糟糕的愛情;
因為已經投入了太多的金錢,賭徒不贏回來誓不收手。
股票投資裡面也充滿了這種現況偏誤
譬如說:
3576聯合再生買在35元 然後經過減資一張變成565股 目前價格29.3
買進成本35*1000 3萬五
565*29.3 約一萬六
客戶說:要再買進零股 湊成整張 等到價格回到 35之後再賣出
是否其中存在價值不對稱
到底 聯合再生 實際的股價應該要多少
未持有者對於其價格大多較低
持有這對於其價格 大多會較高
所以如何避開 如何降低去抵銷放棄的痛苦
對於整體報酬率而言
比較好的做法 應該是賣出然後買進其他股票
價格是一樣的 譬如一萬六 跟一萬六的股票 但是對於已經持有過
所以一萬六 賣出跟一萬六買進 的價格就顯得不對等
大家對於失去的通常比獲得的 心理程度不一樣
譬如說:失去十元的痛苦程度 比得到十元的快樂程度不一樣
所以會有一個損失趨避 的心態
大家都不願意面對損失
會導致 帳面上會放一堆虧損的股票
然後獲利的股票會很容易賣出
然後只會記得已實現損益
但是無法理性面對未實現損益的部分
會覺得價格是當初的價位
未實現損失不是未實現損失
通常對於這種如何去對抗
我的想法是 :
不要去看已實現損益跟未實現損益
要看的是 目前整體市價
就是 譬如說:
目前持股 500萬 現金 50萬 總市值就是 550萬
但是客戶大多只看 已實現損益賺多少錢
就會變成 要一直做指定沖銷 去指定賣出低價的部位
左邊移右邊 但是客戶心理層面上就會比較滿意
我這邊就會努力想要改善這種狀況
可是通常要費很多口舌
客戶通常還是喜歡看到帳面是獲利的
但是其實完全沒有任何差別
反而這樣做 會讓整體報酬率下降 還有讓未來的決策產生錯誤
而且通常客戶會無法算出實際的成本
都會搞不清楚是賺錢或是賠錢
所以我大多建議 股票交割帳戶 要盡量跟其他帳戶分開
以免產生心理蒙蔽
然後要注意的是 實體帳戶的金額的增長
還有資金的配置
如果這一步觀念想法可以先改變
就可以對未來的投資報酬率有益
然後投資策略 買賣點決策 選股方式 也會因此有所改變
歡迎留言 ~
(詐騙集團請不要留言)
(留言刪除要致信後台 很麻煩 希望未來程式可以設計作者可以自刪詐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