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回應 |
5639人瀏覽 |
0人收藏 |
0人追蹤
0人回應,
10.0分, 最高10 分(1 位評分)
台股基本上算是一個尊重市場機制的環境,股價走勢亦深受訊息所影響,往往一個風吹草動,都足以造成某間企業,甚至相關產業類股、整體大盤的急漲或直落。尤其當這項訊息是來自於政府,明確地告知國人要加碼挹注特定領域,勢必會因為影響投資人對未來的預期,而造成股市震盪。例如幾年前政府努力促成兩岸直航,造成相關航空類股股價飆漲,或選舉時多方喊出終結核電的政策支票,引起相關綠能產業一片漲聲響起,由此可知政府對股市具有相當大的間接影響力,然而近期政府又有哪些施政方針會對股市發展造成影響呢?
5+2=7?
新政府自去年上台喊出五大產業創新,之後又提出五加二產業創新,迄今更已變為5+2+2+1,姑且不論國人是否清楚其政策意涵,或到底有多少人能明確列舉出這10個方向,但消息一出,部分企業因為獲得多寡不一的資源挹注,都能從基本面增加成長動能,進而帶動相關類股一波漲幅。
新政府執政至今約滿一年,其中五加二產業創新仍較國人熟知,分別簡要的涵義如下:
雖然五加二產業創新政策已涵蓋許多產業,然而仔細觀察,仍可發現過去被重點關懷的觀光、營建及食品等皆不再此範疇內,而此分配都會間接影響投資人對個股未來走勢的預期。
以目前政府公布的預算數來看,以亞洲矽谷編列最多,預計投入112.5億元,其次是生技醫藥103.5億元,綠能科技、智慧機械及國防產業則分別為50.2、45.8及16億元,共匡列了300多億元的預算扶植國內相關產業發展,雖然這些經費未必每一塊錢都能紮紮實實的用在每一間企業身上(中間包含太多行政成本),但至少可獲得部分補助或資源,對於企業設備購置、技術導入、人才培育等仍能產生不少助益。
(Sponsored Links)
新政策與產業類股的關聯?
雖然名為五大「產業」創新政策,但從上表可知,這邊講的「產業」與平常認知的狹義產業不同,每一項「產業」都未必只涵蓋一種產業,而是橫跨多個相關聯的產業,例如國防航太,就牽扯到了航太、造船、煉鋼與資通訊安全,甚至化工、機械等產業。又像是智慧機械,由於引用了雲端、大數據、物聯網、智慧機器人等技術,因此至少涵蓋了資通訊技術、精密機械、金屬加工等產業,所以投資人可以預期一項政策所投入的預算,將可使一個以上的產業類股產生政策紅利的效果。
以國防航太產業創新政策為例,當政府明定國機國造的目標後,除了漢翔在短期內股價飆漲之外,也多多少少帶動整體鋼鐵業自去年年初起就不斷成長。
至於綠能科技部分,在政府力推非核家園的訴求下,廣義而言,與環保節能相關的產業相當多,除風力、太陽能之外,還有LED等節能產業,不過政策宣布後,目前看起來受惠的僅有發展風力的相關企業,過去很夯的LED或太陽能產業,因為受到全球生產過剩的尷尬局面,未必能夠因這波政府紅利而有所起色。
而本身就備受矚目的智慧機械產業,在這波政策紅利的加持下,雖然對整體產業發展仍有助益,不過由於智慧機械已推動一段時間(智慧機械與之前推動的工業4.0具有許多類似之處),許多較大型的製造業皆陸續更新廠內生產設備,因此後續除非是有新技術的突破,否則受到內需市場逐漸飽和的情況下,預期成長不若剛起步那般大了。
生技醫療在近幾年來也早已是政府扶植的重點,原本預期靠著五大產業創新政策再創高峰,不過受到部分企業負面消息頻傳,外加原本對外宣稱研發成果可達到的療效,並未如預期般完美實現,導致整體產業表現不甚理想。可見有些產業雖然目前獲得政府資源挹注,然而未必相關企業都可以放心投資,建議多方瞭解企業研發技術概況、未來市場性等,謹慎挑選投資標的。
(Sponsored Links)
政府加持並非萬靈丹
雖然許多產業在政府的刻意扶植或保護下,在短期內得以獲得部分補助,而提升研發技術或經營績效,進而帶動相關類股上漲,然而在近年來政府預算有限、捉襟見肘的局勢下,如果業者本身沒有突破性的作為,終究得面臨坐吃山空的窘境。
例如受近年外交政策所影響,對於國內觀光業者包括相關的遊覽車、旅館、商店等,有些業者懂得善用機會進行轉型而視危機為轉機,但仍有部分業者並沒有辦法拿出因應作為,縱使政府編列三億元給予補助,短期政府紅利所帶來的效果只會是曇花一現,不久將會回歸原點甚至被市場所淘汰。
正所謂「天助人助」,當政府加碼挹注時,企業經營層具有積極的態度,才能夠真正借力使力加速成長茁壯,因此建議在篩選享有政府紅利的投資標的時,不妨再多加考量基本面的指標及企業經營文化等,才能夠選到真正值得中長期投資的企業。
莫將政策都視為口水
雖然部分政治新聞常淪為特定人士作秀、爭取曝光等無意義的內容,且政策說明或宣導,往往因過度拗口或空泛,讓人不解真正想表達的意義,甚至被認定為打高空、打口水戰。然而許多資深的投資人卻很懂得從中尋找蛛絲馬跡,去洞察政府背後龐大的銀彈將要往哪打?後續受益的產業會是哪些?進而默默地提早入場進行卡位,因此建議投資人不妨花點時間關注政府政策風向,最基本的功夫是閱讀政治相關網路或報紙新聞,若要掌握更即時、更符合初衷的訊息,則可以透過追蹤臉書的方式,瞭解政府核心團隊的政策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