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學一直是許多投資人在操盤個股時一項重要的工具,例如各位所熟知的M頭與W底,除此之外,V型反轉與島型反轉也是極為特殊的型態,本篇小學堂就與各位介紹這兩種型態。
V型反轉
所謂的V型反轉,顧名思義就是在K線圖上呈現V型或倒V型,有著有髮夾彎、急轉彎的特徵,而在結構上可再細分為下跌階段、轉勢點和回升階段。
為了形成V型,在下跌階段時往往斜率非常大,並且持續一段時間,若只有1、2天暴跌,並不算是V型反轉的結構;相對的,轉勢點所佔的時間就非常短,頂多僅有2、3天,以形成V型尖底的感覺;最後回升階段與下跌階段相仿,斜率相當高,且維持一段時間以彌補先前下跌的部分。如果搭配成交量來看,可以發現在下跌階段就已經逐步放量,而在轉勢點當天成交量往往是最大的一天,之後在回升階段,雖然單日成交量未能與轉勢點當天相比,但也是穩定放量。
例如
祥碩(
5269)今年2月初的走勢,當時從2月1日的359.5元開盤,一路下探到最低266.5元,跌幅高達25%,直到2月9日觸底,單日成交量也爆量為平日5倍,開始反彈回升,短短三天回漲約14%,形成V型反轉。
個股股價連續重挫幾天時有所聞,但在股市驟跌的情況下,什麼條件下才能急速拉升,形成V型反轉呢?包含了「轉勢的機會點」與後續「回升的動能」二者。
其中吹起反攻號角的關鍵莫過於是個股出現利多訊息,尤其當先前的跌深使得股價變得相對便宜之後,更容易吸引資金進場。不過光只有這個條件並無法造就V型反轉,尚需要看整體市場是否有足夠的資金與投資信心,不僅轉勢點當天需要有巨額的成交量,後續回漲階段更需要穩定的放量,才能形成完整的V型,如果股市瀰漫著一遍愁雲慘霧,利多訊息恐也無法提供後續股價持續飆漲的足夠動能。
以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雖然V型反轉非常適合先作空、再作多,兩邊獲利,然而事實上會因為發生時間極短,導致投資人非常難以掌握行情,大多數的投資人都是等到確認趨勢反轉才選擇進場,多半僅能跟到右側飆漲的尾聲,也就是說對於未能提前得知利多消息,或缺乏果斷信心的投資人而言,並不適合仰賴V型反轉來獲利。
(Sponsored Links)
島型反轉
島型反轉也是投資人抓趨勢轉折的型態之一,但是它與V型反轉在形狀上有些不同。有時股價在持續上漲一段時間之後,突然跳空急速上漲,並且在高點進行短時間的盤整,之後便又跳空下跌,且左右兩側產生跳空缺口的價位相仿,此時卡在中間的這段區域,就像是漂浮在海上的小島,就稱為島型反轉。
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特殊的型態,必須得揣摩一下當時投資人的想法。當投資人看好某個股未來走勢,但這檔股票股價已持續上漲一段時間,多數投資人會因為等不及回到低檔而不計價位進場,形成跳空缺口。不過當大部分看好這檔股票的投資人都選擇進場之後,不僅成交量萎縮,股價也無法再往上漲,進入短期整理階段,此時主力或提前先進場的投資人開始獲利了結出場,瞬間龐大的賣壓就促成了下跌的跳空缺口,同時也導致較晚進場的投資人慘遭套牢,導致後續會再走一段下跌趨勢。
實際解讀、應用並不困難,基本上當島型反轉發生在頭部,預測之後走跌,可考慮減碼或賣出;相反的,當島型反轉發生在底部,則預期後續反彈回升,可考慮加碼或買進。
例如
牧德(
3563)下半年的走勢,7月23日起反彈回升,25日、26日均跳空上漲,26日的成交量更是平日的4倍,不過之後便進入短暫的整理期間,不僅前幾天飆漲的動能不再,成交量亦又逐漸恢復原本的狀態,顯示出上漲無力,9月6日跌破MA20、10日跌破MA60,11日一開盤便跳空下跌,形成這一次的島型反轉,後續也如預期般持續走跌至10月份。
值得提醒的是,島型反轉並不是大趨勢的反轉,僅能當作小趨勢的一次折返。為什麼這麼說呢?如同前述所提到的形成原因,其所形成的時間相對較短,因此只能呈現出「投資人短暫的過度預期,結果後續無足夠動能實現這份預期,而被打回原形」的現象。如果用術語來說明頭部島型,就是指多方後繼無力,空方乘機反轉的短暫現象。
(Sponsored Links)
另外必須留意的是,由於島型反轉已是大部分投資人所熟知的型態,所以會有主力運用投資人的心理來操作騙線,亦即在頭部島型反轉的型態已形成之後,後續卻不跌反漲,軋空盲目相信型態學的散戶。
例如
聯亞(
3081)去年11月的走勢,10日31日以384.5元作收,1日開盤便以394元跳空上漲,成交量更達到平日的10倍,之後幾天最高來到438元就進入短期整理階段,直到23日跳空下跌,最低來到364元,形成頭部島型。按照前述型態學,理應後續會走跌,然而之後卻又反彈上漲,最高甚至來到408元。
至於要如何判別是否為主力騙線呢?依據許多投資前輩的觀察,如果跳空缺口越大,且持續有放量、積極換手的情況,表示越真實,如果要更保險一點,就是觀察反向的跳空缺口是否如前述
聯亞的案例。不久後便被補回,如果被補回,就是明顯的騙線。
從學會表面型態到釐清形成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