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回應 |
40729人瀏覽 |
28人收藏 |
1人追蹤
0人回應,
10.0分, 最高10 分(2 位評分)
選擇權的概念其實是就一種「在一段時間內選擇履約與否的權力」,以在網路上購買高鐵車票為例,假設小編在網路上購買7月1日從台北南下高雄的車票,系統在訂票成功後,都會跳出最遲必須於7月3日(一段時間內)前付款的提醒,否則視同取消訂位,因此小編可直到7月3日時才決定是否要付款取票(是否履約的權力)。雖然在真實的投資市場中,實際狀況遠比高鐵訂票的例子來得複雜,但是這簡單的生活例子,就是所謂選擇權的縮影。
選擇權基本組成
有些投資人認為選擇權的概念相當複雜,但是其實想要搞懂選擇權,只要釐清以下七件事情,就不難理解它的遊戲規則了:
一、標的物
選擇權的概念其實可以套用在許多交易品上,以台灣期貨交易所為例,就包含了臺指選擇權(TXO)、股票選擇權、電子選擇權(TEO)及金融選擇權(TFO)等商品,不同的商品有著各自的遊戲規則,但是基本上不出上述七種參數的變化,有興趣的投資人也可以到期貨交易所網站查詢囉。
(Sponsored Links)
二、買權/賣權
選擇權最大的特色就是針對某個特定的標的物,可以區分為買權(call)與賣權(put)兩種權力。如同上述高鐵訂票的例子,就是一種買權的概念,是一種在特定時間可以某特定價格「購買」車票的權力;相反的,賣權則是指在特定時間以某特定價格售出標的物的權力。
三、買方/賣方
乍聽之下買方與賣方在投資市場中再簡單不過,但由於在選擇權市場中,買權與賣權都被視為一種可交易的商品,因此容易造成不少投資人的混淆。
買入買權即是向他人買入「可在某特定時間、以特定金額『購買』高鐵車票」的權力,賣出買權則是向他人賣出「可在某特定時間、以特定金額『購買』高鐵車票」的權力。
至於賣權的部分,買入賣權是指向他人買入「在某特定時間、以特定金額『賣出』標的物」的權力,賣出賣權則是指向他人賣出可在某特定時間、以特定金額『售出』標的物的權力。
值得注意的是,買方投資人於到期日時擁有決定是否要履約的權力,然而賣方到了履約期限時,則是有履約的義務。
四、約定履約時間
就像前一陣子某位女明星公布喜訊,打破她與另外一位男星「如果到了40歲彼此都還沒結婚,就再一起吧」的謠言一樣,任何一項選擇權都有其履約的期限。以股票選擇權為例,雖然有短期也有長期,但是以一年內較多。
五、履約規則
在探討選擇權時,不得不跟各位提到美式和歐式選擇權,主要的差異在於持有人可行使權利的時間點。
美式選擇權:在特定的一段期間內,買方隨時都可以執行選擇權。
歐式選擇權:唯有在到期日當下,買方才可以行使選擇權。
以上述訂高鐵車票為例,由於小編可以在最終付款日前就先決定付款取票,因此比較偏向美式選擇權的概念,但是目前在台灣期貨交易所所交易的選擇權,大多為歐式選擇權,都是不能提前履約的。
六、約定履約價格
選擇權獲利與否最重要的莫過於就是履約價格了,以股票選擇權為例,如果買入「以50元購買A股票」的選擇權,50元就是所謂的約定履約價格,如果到了約定的時間,A股票市價僅40元,持有人可選擇放棄履行;相反的,如果到了期限日,A股票市價飆升到80元,此買權就可為持有人帶來不小的利潤。
由此可知,選擇權的價值來自於到期日市價與履約價格的差距,就買權而言,當市價大於履約價格時,由於該選擇權可為持有人省下一筆費用,因此該選擇權具有價值;如果市價小於履約價格,則該選擇權並沒有履約的價值,因此持有人多半不會履約。
七、權利金
一位投資人並不是憑空就能享有選擇權,例如對買方而言,為了享有在未來某一期間能以特定價格購買標的物的權力,必須提前支付權利金,相對的賣方也是如此。然而權利金並無固定的價格或計算公式,而是會依據買賣雙方願付及願賣價格而定,當價格是雙方都能接受的情況下,就能形成交易,而此時的價格即為該選擇權的權利金。
(Sponsored Links)
選擇權策略:買權
瞭解選擇權的概念與組成之後,接著就以股票選擇權來與各位介紹最常見的四種操作選擇權的策略,也就是結合買賣方與買賣權的四種組合。
一、買入買權
在四種策略當中,買入買權是相對比較容易理解的,主要發生於投資人看好某個股後續表現,因而在事前先支付一筆小額權利金,讓其能夠在未來特定的時間點,能夠以某特定價格購買該檔股票。
假設三毛以權利金2.75元買入履約價格60元的A股買權,其損益與報酬率分析如下(暫不考慮相關手續費用):
由於三毛為買方,是可以選擇不履約的,因此到了履約期限若股價低於履約價格(60元),無論是50元、40元或更低,三毛都可選擇放棄履約,且其損失並不會因為股價重挫而增加,最多也僅損失當初繳納的權利金2.75元,故在損益圖上,可發現當股價位於60元以下時,皆呈現負值水平線的情況。
如果到期日A股市價達到60元,雖然已達履約價格,但由於三毛在事前支付了2.75元的權利金,因此此時仍未達到損益兩平,直到股價漲至62.75元以上時,三毛才有獲利的機會,因此在損益圖上,可發現當股價位於60至62.75元間,雖然損益仍為負,但隨著股價越高越接近損益兩平。
假設到了到期日十,A股市價漲破62.75元大關,由於選擇的權的價值已超過履約價格60元及其權利金2.75元,因此突破損益兩平點,且隨著股價越高,三毛獲利空間也隨之放大。
二、賣出買權
投資人會選擇賣出買權,多半是因為不看好某個股後續的表現,因此選擇賣出買權。假設三毛手中擁有B股的買權,履約價格為55元,權利金2.5元,賣出此買權的損益與報酬率分析如下(暫不考慮相關手續費用):
與買入買權相反,股價越低,三毛獲利的機會越大。假設到了約定期限,B股股價低於履約價格(55元以下),三毛可藉由賣出選擇權賺取權利金2.5元,但不論股價跌至多低,權利金並不會隨之增加,因此在損益圖上,可發現當股價位於55元以下時,損益皆為2.5元、呈現一正值水平線的情況。
如果到了約定期限B股市價為55元,靠著售出賣權仍可獲得2.5元的權利金,不過一旦股價再往上爬升、漲破55元時,就會開始吃掉權利金,直到股價漲至57.5元時,權利金完全被稀釋,達到損益兩平。因此在損益圖上,可發現當股價位於55至57.5元間,雖然三毛仍可藉由賣出買權獲得權利金所帶來的收益,但隨著股價越高,收益越小。
如果後續股價不如三毛預期,不跌反漲,且突破57.5元之後,由於買權價值已超過履約價格55元及其售出可得的權利金2.5元,因此三毛將開始產生虧損,虧損的額度也會隨著股價持續飆漲而無限擴大。
選擇權策略二:賣權
一、買入賣權
相較於買權,賣權的概念較為複雜,其中買入賣權多半是因為持有人不看好個股後續發展,並常搭配持有股票一起運用,以達到避險的作用。
假設三毛買入C股票賣權,履約價格為60元,其權利金3元,其後續損益與報酬率分析如下(暫不考慮相關手續費用):
由於賣權是股價低於履約價格越多越有價值,相反的,到期日的股價越高,三毛買入賣權的獲利空間就越小。
由此可以很快判斷,當C股市價高於履約價格時,賣權已無履約價值,因此三毛會選擇不履約,最多也只會損失權利金3元,故在損益圖中呈現負值水平線。
如果到期日C股市價等於60元,雖然等於履約價格,但三毛於期初已支付3元的權利金,因此此時損益仍為負3元,當市價跌至於57元時,才會達到損益平衡。
如果C股後續發展如同三毛所料,當到期日股價已跌至57元以下時,三毛可透過履行賣權賺取差價,且隨著市價越低,其獲利空間越大,因此在損益圖上呈現負斜率的直線。
二、賣出賣權
為單一策略的最後一種策略,主要用於投資人看好個股後續發展的時機,假設三毛持有D股賣權,履約價格為55元、權利金2.15元,損益分析如下:
賣出賣權就像是雙重否定句一樣,是最不容易被投資人所理解的,但只要先掌握賣權是個股市價越低、越值錢,因此對於賣出賣權的人越不利的概念,就能瞭解其損益的變化。
如果到期日時市價高於履約價格時,這份選擇權是沒有履約價值的,因此可以很快得知當市價超過55元時,三毛可藉由賣出賣權獲得權利金2.15元,但是這份收益並不會隨著股價越高而變大。
如果到期日的市價低於履約價格,但差距不足權利金2.15元的話,三毛仍可靠權利金維持獲利狀態。
直到市價低於履約價格2.15元的時候,賣權損失的價值等於權利金,所以此時為三毛的損益平衡點,如果到期日的市價越再往下探,三毛的損失則就越大。
熟稔單一策略,才能掌握操作選擇權的訣竅
上述四種策略,是操作選擇權最基本的手法,為了幫助嗨投資的讀者更容易記憶,在此整理出上述表格,不妨搭配圖表重新思考上述四種策略,試著自行設定履約價格及權利金,再推估其損益平衡點與損益圖形,幫助自己更瞭解其意涵囉!
要學習選擇權並非一朝一夕可達成,而選擇權的妙用也不單只是用於操作選擇權本身,懂得觀察個股選擇權狀況,也能夠提供投資股票的寶貴訊息,這部分就留待下次再與各位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