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回應 |
664人瀏覽 |
0人收藏 |
0人追蹤
對於一個價值投資者來說,投資的過程大致上就是,尋找感興趣的標的,然後分析該標的物的經營狀況,並給予一個合乎安全邊際的價格(普通是遠於於現在的市價),然後等待,直到有天價格警示燈亮起,開始走入市場,分批採買,如果天天都便宜,那就天天買一點,直到完成當初所設定的預計持股比例,剩下來的,就又是等待,等待景氣翻轉、等待有天人們再度對股票市場恢復信心,然後又是萬頭攢動的狂歡盛宴,此時價格應該也遠高於心中合理價甚多,此時就可以放手,然後再度等待警示燈的亮起。
在這個循環的過程中,佔去最多時間的,都是「等待」這二個字,價格高的時候等待便宜,便宜時等待公司真實的價值被市場反應,在這之中,不但要能耐的住性子,還要有堅強的自信,能夠做出與市場大多數人相反的行為,這說起來簡單,但實際上在做的時間,是要承受相當程度的心理壓力,因為這等待的過程,往往不是一、二天,可能也不會一、二個月,有時會長達數年,例如2008年的金融海嘯,當時有一些敏銳的觀察者,早在2007年時就已經發現情況危急,但當時的股市正在隨著原物料炒作行情而火熱不已,如果你當時選擇看空,不但自己要面對巨大的心理壓力,還會被其他的投資人當成傻子,但是當市場最後真的證明你是對的,也已經過了一年左右的時間了。(可以參考”大賣空”這部電影,片中對於主角群們面對壓力的這段,有鮮明的刻畫)
那麼,為什麼成功的價值投資者,總是能氣定神閒,耐心的等待,不會讓自己情緒與決策方式隨著市場波動而有所改變呢?因為在他們的心中總有一把尺,能清楚的理解到現在的價格與真實價值的差異是多少,而這樣的判斷標準,則是來自於大量的閱讀、思考與觀察,經由這些經驗去瞭解到投資的核心價值,進而能建立起自己的投資系統、擬定投資計劃,就像出航一樣,我們不能期待總是風平浪靜,但只要有羅盤指針、有航海圖,就能知道自己前進的方向,因此,等待的藝術就是來自於投資者面對市場時所做的準備工作,那像那句老話一樣,「獲利是等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