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回應 |
1163人瀏覽 |
0人收藏 |
0人追蹤
圖表來源自TradingView
在3月份歐美疫情開時候,各國央行快速推出了天量的QE項目,購買債券資產,為銀行間市場提供短期流動性。所以各種資產能夠快速地從暴跌中反彈。
隨著防控疫情控制措施的深入,各國經濟在今年7月份後開始復蘇,市場吵了壹波的go-out主題,納指飆升到12000點以上,但是隨著經濟復蘇,宏觀周期股的表現開始強於科技股,在納指下跌前,道指的表現開始強於納指。
經濟復蘇的主題下,美聯儲雖然依然保持低利率政策,但不再主動為市場提供流動性(即購買更大規模國債、ABS和企業債等),中國這邊的情況同樣如此,央行的OMO操作以及LPR的中期投放均為中性操作,不 主動為市場提供基礎貨幣了。
特斯拉為代表的納指再這輪疫情“放水”牛市中被瘋狂炒作,大部分是流動性的功勞的,另外散戶投資者的追捧也未泡沫的產生居功至偉。隨著散戶的入場,這些科技股籌碼開始發散,另外股東的套現也比較嚴重,市盈率、潛在增速、參與者構成等各項指標都清晰表明當前市場的高估。在上周我在社群裏提到了美股這壹次調整將是壹次長時間的調整,不要抄底!
流動性危機已不復存在,但是從開始審視的是後疫情時代企業真實的經營水平,說實話疫情對微觀經濟的影響其實很大,但納指被軟件、互聯網、社交、雲計算巨頭綁架,疫情短期使得經濟活動和社會交往線上化、協作化和雲端化,有利於這些科技企業,但微觀主體(中小企業)的經營有壹部分因為疫情而永遠地退出了經濟活動,這對於經濟長期潛在增長是壹個巨大的不利因素。也會影響到科技股巨頭,畢竟根基壞了,頭部企業的營收增速也會不穩。
原文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