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回應 |
997人瀏覽 |
0人收藏 |
0人追蹤
下表為新巨(2420)過去12年獲利、固定資產以及折舊數據。可以看到近年來新巨毛利率以及整體獲利都不斷提升,這當然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然而從新巨過往折舊攤銷金額變化可以看到2012年以後明顯降低,但同期固定資產卻是增加,似乎有不一致的狀況,讓人懷疑是否有透過降低折舊以增加帳面獲利的會計操作。
為了調查這些數字的合理性,我們可以逐季的分析固定資產細項,但實在太過耗費心力,且IFRS之前的財務報表並沒有完整的細項分析。於是我轉而尋找其他簡易方法判斷,我想到可以利用巴菲特股東盈餘的觀念。巴菲特股東盈餘=稅後淨利+折舊攤銷-資本支出。如果公司只是運用會計操作,降低折舊提高帳面獲利,那麼股東盈餘必然低於會計盈餘。下表顯示過去12年來新巨股東盈餘和會計盈餘的關係。
根據分析,發現除了2012、2013兩年,股東盈餘明顯低於會計盈餘之外,其他年度都屬於合理。從下表可以看到,2012至2013年,新巨在台灣和美國的非流動資產都大幅增加。原因是2012年在美國廠購置新廠房和生產線,2013在台灣購置五股廠房,有比較大筆的資本支出,故當年度股東盈餘低於會計盈餘。
最近兩年雖然帳面固定資產暴增,但大多是2013年購置的土地資產,從投資性不動產轉入固定資產,不需要折舊。且股東盈餘皆大於會計盈餘,可以判斷折舊數字屬於合理範圍。而長期來看,扣除2013年購買五股廠房花費27億元外,近12年股東盈餘28.27元,會計盈餘27.96元,相差並不多。至此,我們基本上可以排除公司透過會計操作,降低折舊以增加帳面獲利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