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季雖然受到疫情衝擊,台股大部分類股表現都相當慘澹,幸好第二季起隨著國內疫情逐漸緩和,外加央行降息,第二季各類股表現都十分亮眼,而第三季又是個股除權息的旺季,勢必能帶起新一波台股動能,本次小學堂先跟各位說明除權息的基本概念,下一次再與各位說明除權息的獲利方式。
什麼是「除權息」
投資人投資股票有一個特色跟把錢放在銀行一樣,就是每年都有機會獲得類利息的東西,只是投資台股,這個利息的形式可以區分為股票跟現金。
所謂的除權,指的就是以股票當作利息贈送給股東。像是綠河KY在今年7月22日進行除權,發放1.5元的股票股利,表示每持有一張綠河股票的投資人,都可以拿到1.5元的股票股利,其中1元的股票股利代表一股面額10元的股票的1/10,所以持有一張1000股的股票,就可以領到150股的股票股利。
而所謂的除息,則跟銀行發利息一樣,是發給股東現金當作投資股票的利息。像是
鴻海在今年7月23日進行除息,發放4.2元的現金股利,表示每持有一張
鴻海股票的投資人,都可以拿到4200元的股利。
那有可能又發股票股利、又發現金股利的嗎?當然也有。像是
穩得在7月27日同步除權息,發放0.5元的股票股利跟2.5元的現金股利。
不過無論是領取股票股利還是現金股利,都有個地方跟銀行發放利息不太一樣,就是銀行發放利息給存戶,存戶的本金並不會受影響;但是企業發放股利,股價卻是會下降的。也就是說公司將盈餘分配給股東之後,理論上企業所含價值就會減少。因此在除權、除息的當下,就會將配發出去的股利價值扣掉。而新的股價,一般稱為除權息參考價。
先跟各位說明比較簡單的現金股利,以剛才
鴻海發放4.2元現金股利為例,假設除權息前一天的收盤價是88元,那麼除權息後的參考價就是83.8元。
對於投資人而言,從擁有一張價值88元的股票,變成擁有83.8元的股票,外加4,200元的現金。由此可知,在除權息的當下,投資人擁有的價值其實不變的。
至於除權要如何計算呢?以剛才綠河發放1.5元股票股利為例的話,因為實際上企業價值不變,但發行股票增加了,,會導致每張股票的價值會被稀釋,這時候就要用除法計算。假設當時股價為73.6元,那麼參考價就會變成73.6除以1.15 等於64元。
那同時除權又除息,又該怎麼計算呢?要先扣除現金股利?還是要先除呢?以剛才
穩得為例,要先計算除息的部分。再換算除權的比率,假設除權息前股價為62.2元,那麼參考價就會等於,62.2減去2.5元 再除以1.05 等於56.8元左右。
如果計算上覺得麻煩,嗨投資也在個股股利政策的頁面當中附上計算機,只要填寫當前股價、股票股利、現金股利,就可以立刻算出來 是不是非常方便呢?
(Sponsored Links)
什麼是「殖利率」
瞭解兩種股利型態及參考價之後,接下來跟各位介紹殖利率,許多人在選股的時候很在乎殖利率。
基本上,我們可以把殖利率想像成銀行的存款利率,不過必須提醒的是,一般殖利率只計算現金股利,所以殖利率的公式等於現金股利除以股價。以剛才
鴻海的例子來看,就是4.7%。
至於多少才叫高呢?目前我們銀行定存利率約0.8%,而台股大部分的股票多位於2.5%到5%,建議可以拿4%來當作比較標準,如果不看其他指標,
緯創、
健鼎和
英業達等都是配息率較高的個股。
雖然持有高殖利率的個股,每年都可以領到不錯的配息,但是必須小心會不會得到了股利,卻失去了本金。這是什麼意思呢?
例如小編因為某個股具有高殖利率,而用100元買進這間公司的股票,雖然領到了8元的現金股利,但卻疏忽了這間公司未來其實不具發展性,可能等領到股利之後,股價開始一路下跌到80元,看起來在過程中小編好像得到了8元股利,但一買一賣,實際上卻虧損了20元的本金。
除了要衡量公司近期營運狀況之外,也要當心那些搭配增資來發放股利的公司,這些公司往往是看準了台灣人喜愛領取股利的特質,為了發股利不吝惜透過增資來籌錢,這樣的公司 如果未來沒有特別的成長契機,建議能避免就避免囉。
(Sponsored Links)
什麼是「配息率」
至於經常跟殖利率一起被投資人提到的配息率,又是什麼意思呢?
簡單來說,就是公司從盈餘中拿多少出來發放股利的比例。所以公式就是拿每股股利除以每股盈餘。以剛才
鴻海為例,每股發放4.2元,
鴻海的EPS為8.32 所以配息率高達50.48%。
瞭解配息率的概念之後,那麼配息率越高就表示越好嗎?可以分兩個面向來看。配息越高,一方面表示企業願意拿出更多盈餘給投資人,但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解釋為,企業短時間內不會用到這筆錢做更多投資發展。
例如
中華電近幾年的配息率都高達9成,今年更是100%,發好發滿,就代表著公司在短期內不會從事太大的投資活動,未來的營收,也比較不容易有爆發性的成長了。從正反兩個角度來看,就可以知道配息率高低其實不能判斷個股的好壞,只能做為了解公司股利政策的資訊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