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回應 |
748人瀏覽 |
0人收藏 |
0人追蹤
美股團隊讀書會: 團結經濟(5)
讀書會背景:
過去20多年我們團隊利用讀書會這個工具來增強我們對美股運作跟世界的理解, 也從這個過程中把所提煉出來的精華盡可能應用在我們的ACIS. 我們讀書會系列的分享基本上只有每一本書的第一個分享會同時發布於學院文章跟部落格, 後續分享只會發布於部落格. 有關團結經濟的後續分享請關注我們的部落格.
團結經濟(4)續:
接下來開始談到團結與經濟的連結。以團結經濟作為一種替代經濟框架的出發點,是認知到人們不僅僅是獨立的個體,而且還是更廣泛的社會團體和社群成員的組成份子;人們不僅因為受到自身利益的驅使而行動,也會出於關心他人和對歸屬感的渴望而行動;建立我們的經濟框架的基礎不應以個人和競爭為前提,而應該是建立在公共意識和命運共同體的基礎之上。這邊是想突破過去個人自利主義為重的假設,人是會跳出個人視角去同理他人、並想要融入群體的,而融入群體、互相交流與幫助便是聚集與觸發改變行動的基本。
⇒ 昨天開會討論到的集體而非收集,後來在修改QA的時候有個點在思考,集智所團結起來的,是什麼樣的一個群體或組織呢? 是使用者與客戶群共組的一個群體? 這個群體又是如何運作與互動? 這些都是過去在專戶小我的角度沒有去思考的問題。
⇒ 我的理解是,集智有很多不同方向的集智,而目標是讓每個方向的集智都較為完善。不過的確對於只有一個專戶小我的力量,似乎只能讓小我的經濟實力,與背後客戶群的社會經濟人心智能連結,但似乎還沒辦法明顯幫助到社會經濟。但如果是許多人一起參與這樣集智的過程,便能更深的幫助到背後的客戶群,因為背後的客戶群的需求被低估時,支持期成長。並且對於社會經濟有害,或高估時,部分或完全撤資。這跟之前討論黑石CEO說撤資石化無意義,理由是有人撤就有對應的買家,只是換手的爭論很像。但實際上對大額的資金,還有集體的力量,卻還是有不可忽視的影響。支持客戶群多樣化的需求,也是同樣的狀況,如果只有一個小我,有些像是微擾,可能只見得到換手,而只有許多人一起推進,才更能幫助到客戶群。
⇒ 集智似乎有許多面向的不同,但對我而言,有種團結、一起的感覺,單透過小我不論是在哪方面都很難有大力量,但透過集智的效果,就可以發揮雙倍甚至更多的能量,此能量似乎也是不可小看的。
透過主張社區的力量、勞工合作社、經濟決策民主化、社會福利取代以利益為優先的政策考量等等,許多理論家與社會運動家都藉由這些倡議與行動指出,當前資本主義制度的限制以及不同經濟思維下帶來的可能性。而且事實上,「團結」的行為已存在於當前的經濟中,一個明顯的例子是負責護理與照護的人,其中頗多是無償的,通常是撫養兒童、照顧老人和讓不同能力的人發揮潛力等等,這是最深層次的互助關係,對經濟和社會活動來說不可或缺,但這些活動卻沒有在經濟當中被承認或是被低估其重要性。另一方面,傳統經濟上也不缺乏互助互惠的行為,只是都沒有被強調出來,例如在 Wikipedia 和 Linux 的共享互惠;在製造裝配生產線、航空公司、行銷或用戶設計辦公室等各種工作場所進行的團隊協作;以及孕育科技創新的知識共享等,這些當中都包含互助互惠的精神。
此外,資本主義經濟的基礎中也存在「互惠」的精神,因為市場上發生的每一次交易實際上都同時包含利他和自利的元素:人們只有在相信對方不會作弊、對彼此有某種基本程度的信任時,各種交易行為才能順利進行,這種信任部分建立在法治體系上,但同時也奠基於以往的生活經驗和社會規範 (這部分應該比較近似之前討論過的soft space的概念),這些規範期望人們和企業在公眾都能接受與認可的範圍內行事,以防止毀壞彼此的權利。
當大家都意識到經濟行為當中本就存在的互助互惠關係、以及忽視這點造成的代價之後,就可以幫助建立涵蓋和引導複雜現代經濟的願景。以現況來說,合作社和從事替代經濟的公司組織很有價值,但還需要向在經濟行為中佔有絕大部分影響力的私營部門去進行呼籲,因此更需要設計一套系統,既可以誘使,也可以強勢要求企業採取對整體更好的行為。
⇒ 由此可知,互相的信任與互助是多為重要及珍貴,不論是經濟還是心靈上的互動,都該回歸到良好的互助互惠,才有更多可能的產生。
⇒ 從這種角度,「團結互助」本來就在,透過設計,目的在於讓其「進步發展」,而不是想像其有一個固定的最終樣貌。就像是合作社,出發點是好的,但如果想像其是最終樣貌,便發生之前醫護合作社的爭端。
⇒ 經濟行為經常有互惠互利的關係,例如企業提供贊助給予某些社會公益社團組織,從而獲得形象廣告效益,或是由政府取得減稅優惠,結果是彼此獲利,社會公益也得以進行。
⇒ 人口遽增, 人均資源量急劇下降的大趨勢下, 包含國家的各類團體組織為了存活, 我感覺大多會傾向走求同存異的方向吧. 這樣的方向就會直接導向更多的合作, 互惠互利的結果, 所以我們團結互助在某種程度來說, 是符合世界局勢趨勢的.
心智元 - 美股學院簡介: https://histock.tw/school/intro_new.aspx?c=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