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嗨投資小幫手  『 募集中 』 

 

 比特幣會漲到哪里——有人在製造恐慌
分類:加密货币

作者:  分類:加密货币
0人回應 | 706人瀏覽 | 0人收藏 | 0人追蹤
0人回應, 9.0分, 最高9 分(1 位評分)

比特幣會漲到哪里——有人在製造恐慌

圖表來源自TradingView

 

比特幣在20多天時間翻倍,現在都是用千元振幅來形容目前的交易。所有做空的人都被爆倉。比特幣真的會漲到天上嗎?越來摩根預測比特幣會在短時間內漲到14萬美元,而更多人說,現在機構都在買入比特幣,作為資產配置。


在這種輿論氛圍中,人們開始恐慌,擔心自己可能再也買不到便宜的比特幣了,所以越來越多人都開始加入多頭大軍。


不過這幾天我看到市場分歧很大,其實從邏輯講一個合理的走勢,應該是上升過程中,不斷出現調整,讓多空平衡,因為只有充分換手,才能讓行情走勢更健康。但沒有調整的走勢,意味著有人賺的非常多,而外面的人就不敢入場,沒有了接盤俠,市場早晚要崩盤。所以現在大家等調整是合理的心態。


貪婪和恐懼是我們人類最大的敵人,也是伴隨我們一生的屬性。不過自然的神奇之處在於,他並不會順從人的意志,而是有自己的一定之規。這個世界上,只漲不跌的事物好像不多,時間算是一個了,我們的年齡只漲不跌。而對於交易,因為是對手盤,從來沒有只漲不跌的時候。過去亂世的時候,黃金沒有米值錢。但世界總會安靜下來,塵歸塵土歸土。只要是投機,總會有人賺錢,有人賠錢。


現在你看到的是不計成本的買入,但未來也會看到不計成本的賣出。機構是什麼?他們是幫助投資者打理生意的中間人,利用所謂的專業知識來賺取更大的利潤。而他們賺取的是傭金。但他們也是人,只要是人,就無法擺脫貪婪和恐懼,這和專業,學識無關。


最近A股也出現了類似的恐慌,幾百只股票漲,數千只股票跌,大家都賣出不漲的股票,去追那些所謂的大牛股。因為大家相信,如果自己現在不買,將來就買不到了。


所有這一切,都是一個利字驅使,我們想賺更多的錢,怕賠錢,貪婪和恐懼的迴圈,讓這個市場得以存在。


但凡事都有個度,當市場極度貪婪的時候,當你買了就賺錢的時候,應該想一下,金融投資的規律:1賺、2平、7賠。如果你相信這個規律,就應該知道,該怎麼做。


對於當前的走勢,不管預測已經見頂,還是要漲到14萬,其實都不是交易策略,只是對未來趨勢的一個判斷。分析是一個預判,基於過往的經驗,對未來發生的事情做出一個預估。任何預測都不是百分百準確的,否則就不是預測了。但我以前說過,衡量一個好的分析師的標準,不是成功率,而是有沒有自己獨立的觀點,是否客觀公正,有沒有完整的交易策略。


就交易而言,應該是一個標準。我在過往的文章中,一直建議大家採用右側標準,其實在一個單邊市,你會發現右側標準的重要性。看到那些爆倉的人,基本上都是左側交易標準。


至於你採用什麼標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如果你認為會漲到14萬,那麼你會把賣出的價格設定為14萬嗎?如果漲到5萬就開始下跌怎麼辦?這就像2017年,當初大家也認為比特幣要漲到10萬,50萬,但在2萬美元止步,而且一跌就是2年,有多少在2萬買入的人一直沒有賣出呢?更何況有些人是融資買入,根本沒有機會等到今天賺錢。

2015年A股,曾經上演過同樣的劇情,很多人看到新華社說上證指數4000點不過是牛市剛起步,就摩拳擦掌進入市場。那個時候場外配資剛剛興起,很多人借錢炒股,一開始都賺的盆滿缽滿,膽子也大了,很多人賺了上千萬,希望就此一戰,解決財務自由,壓上身家性命,在5000點豪賭。最終落個竹籃打水一場空。


所以以史為鑒,投機往往是悲劇收場,而嚴謹的做法。是用技術護航。右側交易,幫助自己把風險控制在一定範圍內。


對於那些狂熱的信徒,也許任何時候賣出都是錯誤的。但對於多數人,並不是信仰者,大家只是想賺錢。所以有個自己的交易標準,很重要。

 

原文在此

 Line@嗨投資小幫手  『 募集中 
贊助作家  點 贊助他
文章評分  送出評分 (1 位評分)
GT1203
58606 6416
相關回應( 0 位讀者回應)

    0 頁 (共0頁)

    sakuratrader的其他動態

    一般會員

    sakuratrader

    會員等級:一般會員

    註冊日期:2019-12-25

    登入日期:2021-05-20

    發表文章:197

    被訂閱數:0

    文章中相關個股表現

    文章中相關個股表現

    最新回應

    最新回應

      關注sakuratrader的朋友

      關注sakuratrader的朋友

        共有 0 位朋友關注

        追蹤此篇文章的朋友

          共有 0 位朋友追蹤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回到文章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