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回應 |
685人瀏覽 |
0人收藏 |
0人追蹤
續
A: 上面在星巴克與皮耶咖啡的對比,可能重點是放在UX上,但我們還是應該回到原先對投資持有的討論。如同前面提到,經營一家咖啡店,一定要先「投資持有」一定存貨數量的咖啡豆。當然進貨時,是以當時價格入帳,但隨著全球咖啡豆價格的波動,就會在盤存時出現損益。如果正好碰到咖啡豆價格暴漲暴跌,庫存的投資損益也會很驚人。但這與咖啡店真正追求的目標,也就是客戶群是否願意成為老主顧,持續上門買單,卻應該是不同的兩件事。
A: 當然咖啡豆的投資損益,主要是原物料市場價格受到供需影響而造成。而換成股票時,則除了短期市場供需因素影響價格,可能還會反映一些長期經濟表現。但終究還是一種庫存(stock)價格,在每天盤點(假設以收盤價賣出)時,都會出現帳面數字上的投資損益。但這畢竟只是投入(input)資本的考量,與股票背後客戶群心智能量的運作(throughput),不能混為一談,但投資損益,卻變成很多金融投資者所追求的成果。
B: 咖啡應該要專注於咖啡是否有持續的客戶群需要,而不該太過關注咖啡豆價格的漲跌,是蠻好理解的。以咖啡中的循環,似乎是客戶買了咖啡後的到的贊助,再拿去買咖啡豆。過程中不太希望咖啡豆價格持續漲高,除非有客戶群持續需要。
B: 不過對比在ACIS有時比較不好理解的地方在於,股票似乎不容易在兩個部分比對咖啡豆。如果把股票比對咖啡豆的話。如果是第一種狀況,只關注存貨的人,似乎容易比對,因為這種情況只關注存貨價格變動,不管背後客戶群是否需要。但第二種狀況可能需要一些想像,因為咖啡豆做出咖啡讓客戶需要,似乎比較容易理解。而股票似乎不是客戶群需要的,客戶群需要背後的商品及服務。所以可能需要一些想像,股票的存貨,如何變成商品服務,持續提供給客戶群。
A: 客戶群關心的,應該是每杯咖啡的售價,對於咖啡豆的原物料價格波動,應該不會納入考量。除非是貪小便宜的心理,因為咖啡豆價格大漲,但咖啡店還來不及反映成本時,趕快去消費。但這種狀況應該也不可能出現,因為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幹。
B: 在咖啡豆變成咖啡提供給客戶的過程,比較線性。而股票存貨,對商品服務提供給客戶的影響,也某種程度能理解,不過需要些想像,中間似乎有些像變壓器,股票部分的循環對商品服務持續提供給客戶群的循環,是被induced的。
A: 如同前面提到,股票在資本市場的價格,並不像咖啡的原物料市場那麼單純。所以股票價格的變化,可能不全然只反映供需(籌碼面,買賣方的力道),也包含了客戶群的意向(營收成長或衰退),所以成為我們Pillar 2的調配重點。只不過大部份市場投資者,都只是將股票價格,視為原物料價格,所以會變成用咖啡豆庫存損益,來衡量咖啡店經營狀況的錯誤認知。
A: 可能股票的英文stock,與存貨是一樣的,也因此會出現上面的狀況。但無論是開店、創業,如果當成投資的話,可能在評估價值時,就會將投入資本、變成庫存,乃至於轉手時(例如咖啡店轉手時,還有多少咖啡豆庫存的總值),產生的損益,當成最後的目標。
A: 這可能也是心智元學院,在對外溝通上的挑戰之一:雖然運用了美股,但卻不是在投資,而是與人團結同心、共享經濟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