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回應 |
55309人瀏覽 |
29人收藏 |
0人追蹤
0人回應,
10.0分, 最高10 分(1 位評分)
不只要會逢低進場,更要學會懂得出場
不管是股市老手,或者是新手投資人都聽過操盤一定得遵守自己所設定的停損點,然而停損點到底要怎麼設定?為什麼還是有很多投資人無法克制,眼巴巴讓股票越賠越多?
在古代歷史中,打勝戰的將軍不勝細數,反而最讓人稱頌的是能夠成功撤退的將軍,相對到股票市場,如何在劣勢中果決的下判斷,並且讓損失降至最小,才是股市中真正的高手。今天就讓小編跟各位說明投資股票最關鍵的心態:退場原則。
停損點到底是什麼?
去年股票大跌時,小編才發現身邊有許多新手投資人雖然很愛設定停損點,但卻並不太清楚如何設定並遵守停損點的遊戲規則。其中有不少人是設定當初買進的價格,或者是買進價跌超過5%作為停損點,總認為反正跌破這個價位就立刻賣出,就能夠站穩不敗之地了。
但是往往會發生兩種情況,一種是一進場股價馬上下跌,投資人由於不願意那麼輕易認賠出場,往往會再多等一段時日,賭這檔股票後續會立即漲回來;第二種情況則是一進場股價小幅上揚,嚐到了甜頭,但後續又跌破當初自己原先設定的停損點,想再等一段時間,至少不要虧那麼多時再退場。無奈不論是哪一種情況多半事與願違,股價總是一跌再跌,不僅跌破進場價格,甚至再下跌5%、再下跌10%,最終仍然不解停損點的意義,把虧本的標的股當作定存股在經營。
雖然將股價當作停損點,是一種非常客觀、理性的作法,但是到最後往往受到不願輕易認賠出場、看好後續表現等主觀意識影響,這樣設定停損點的方式不僅不正確,效力也不強。
因此在與各位探討合適的退場機制前,小編建議先釐清自己是站在長期的角度來進行操盤?還是想衝短線?一般而言,看好企業長期表現,而選擇持股的投資人,多重視基本面的分析,而想靠短期持股來獲利的投資人,就必須多仰賴技術面的分析工具,不管是哪一種分析方式,都有各自的退場機制。
(Sponsored Links)
基本面分析的退場時機
對於看好某標的股未來表現而選擇長期持有該股的投資人而言,企業經營體質與獲利情況自然是重要的參考依據,因此基本面分析的退場時機並不適合僅以股價價位作為判斷是否應退場的依據(畢竟是長期操盤)。
如果不以股價作為判斷退場訊號的話,投資人該怎麼樣進行評估呢?建議回歸當初為什麼想進場的原因,也就是否還認為這家企業未來發展具有前景?或獲利表現依舊會逐漸成長?
一般來說,基本面分析重要的參考依據是各月或各季的財報,投資人可以透過財報洞察企業的獲利能力是否符合預期,如果一旦發現後續發展遭遇瓶頸或開始有挫敗萎縮的跡象,且企業高層並無提出新的革新作法,建議就不要再戀棧,不管目前退場是否能夠彌補當初進場的損失,只要企業核心的獲利能力已不如預期,股價短期間內多半不易有大幅成長,不如盡早退場的好。
不過以財報作為基本面分析,最大的缺點就在於企業的財報並非隨時更新,如果企業沒有提供立即且透明的經營資訊出來,投資人往往只能以落後指標(財報)進行判斷,一不小心就很容易錯過退場的先機。
以宏佳騰(1599)為例,2015年8月11日公佈第二季財報,由於與以往車業在農曆7月銷量下滑的整體趨勢相比,宏佳騰掛牌數量逆勢成長,而且營收較去年同期高,因此股價立即跳空漲停,後續9、10月,更持續上漲。
不過在12月10日公布11月財報時,由於營收較去年同期少了42.44%,隔日連續兩天股價都跌停,從原本的60.4元瞬間滑落至49元,兩日累積跌幅達約18%!
由此可知,企業公佈財報與股價變化的時間點幾乎是同步的,但也表示市場中大部分的投資人都仰賴著財報數據,如果投資人一旦錯失了第一時間,就有很可能得認賠出場,相反的,如果想要在股價下跌之前就退場獲利了結,光靠財報似乎就不夠了。
(Sponsored Links)
技術面分析的退場時機
比起基本面的分析,技術面分析講求更多的數據、指標,因此退場時機相對比較理性、客觀,且分析手法也較多元,能夠以多種方式檢驗退場時機。
以最常被使用的均線分析為例,一旦突破了線,基本上就可以認定為退場的良機,例如上述的宏佳騰(1599),自12月4日20日均線開始下滑,至21日由上往下穿過季線,一般而言就被認定為退場的時機,也就是說短期之內要回升反彈的機會很渺茫了。
又或者是MACD,當快線由上往下突破慢線,也經常被投資人視為退場的訊號。以中裕(4147)為例,自11月18日快線由下往上突破慢線、股價不斷攀升,12月17日快線又由上往下突破慢線,就提供投資人一個退場的訊號,而後續股價確實也就以緩步之姿不斷下滑。
形態學中的跳空缺口、M型、W型等,自然也可以提供投資人預測後續股價變化的態勢,進而建議投資人合適的退場時機。若用跳空缺口中的竭盡缺口來回頭檢視同亨(5490)去年股價的變化,就不難發現也可作為投資人判斷當下是否為退場時機的方式之一。
捫心自問現在是否還想進場?
數據分析的好處是提供投資人一個更客觀的條件下判斷,但無論投資人是採用哪一種分析手法來決定進退場時機,最終決定權仍在自己的一念之間,因此建議還是多問問自己:當初促使自己決定進場的原因,是否還成立?或是可以問問自己,在同樣的進場理由下,假設現在手上並沒有這檔股票,還會想要進場嗎?
建議透過這兩個問題,搭配自己設定的停損點機制,時時檢視是不是該放生?下一次會不會更好?才能讓自己的投資策略更加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