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轉折」一直是投資人最關心的事情,而目前也已有許多技術分析工具可供使用,其實早在數十年前,就有學者針對歷史走勢進行歸納,而整理出經典的波浪理論,本次甘木小編小學堂就與各位介紹這傳奇的分析手法。
波浪理論的基本概念
波浪理論是在1930年代,由技術分析大師艾略特所發明,他透過長期觀察瓊斯工業指數,再運用群體心理的概念進行歸納、探討,發現股市的走勢,冥冥之中有著規律的漲跌脈絡。至於為什麼稱為波浪,則是形容股票價格的波動,就像海浪一樣,不斷重複出現,只是每一次的時間與幅度略有不同。
在理論中,規律、不斷重複出現的迴圈是由八個波所組成,包括了五個上漲的推進波(Impulse Waves),和三個調整波(Corrective Waves),而每一段波,又可以往下細分為不同等級的波,舉例來說,第一個波段又可細分為五個小波段,第二個波段則可細分為三個小波段,依此類推。
而依據艾略特原本的歸納,共可以區分為9個等級的波,最大的迴圈可長達百年,而最小的迴圈,則可能只有幾個小時。不過為了不混淆各位,以下就針對最基本的八個波進行說明。
波浪的結構
為了方便後續說明,就以第1到第5浪依序稱呼推進波中的五個浪,而以abc依序稱呼調整波中的三個浪。
(Sponsored Links)
第1浪為下跌趨勢的盡頭,多半在營造底部型態,賣壓仍然很大,所以股價一旦有上漲,就會立即回檔,上升幅度十分有限,也促使第1浪的漲幅通常是推進波5浪中最短的。
緊接第1浪的回檔走勢便是第2浪,由於第1浪漲幅不大,且第2浪的跌幅往往逼近第1浪的漲幅,所以經常會有投資人誤以為第2浪是空頭走勢的延續,直到跌到底部的時候,才會因為賣壓降低而減緩下跌力道。
隨著賣壓消耗完畢,在投資人看好後續發展後,第3浪的上漲力道與時間往往是最大的,尤其在正式突破第1浪高點的時候,更是強烈的買進訊號,促使更多投資人追高,而形成延長漲期的狀況,也因此在推進波中的三個上漲段,第3浪絕對不可能是最短的一段。
在行情大漲之後的是第4浪,由於多方力量尚未完全消退,因此第4浪的拉回修正型態相對是比較紛亂的,不過在艾略特的波浪理論中,有特別指出第4浪拉回修正的底部並不會低過於第1浪的高點,因此在整個上漲趨勢中,僅是一次小幅拉回修正。
經過修正後的第5浪,在整體漲勢上往往小於第3浪(但仍有第5浪較大的可能性),在這段期間最有趣的是,市場普遍相當樂觀,促使股價不斷向上攀升,甚至被高估,而不少主力也會趁這段時期逐步出脫持股,而出現成交量與價格背離的警訊。
走完推進波的五個浪之後,a浪是調整波的第一段,由於上漲走勢稍歇,大部分的投資人還是認為這一波下跌只是短暫回檔,上漲趨勢還沒有被扭轉,因此算是調整波下跌趨勢中相對最樂觀的一段,下跌幅度並不會太大。
如同前述所說,許多投資人認為a浪是推進波的一次小修正,而選擇進場搶低點,促使股價再次往上走一小段b浪,但其實股價已無實質上的成長動能,因此變成多頭陷阱,套牢許多誤判形勢的投資人。
(Sponsored Links)
最後一段c浪,簡單來說就是多頭全面潰敗,一路往下跌深,不僅跌幅大,持續的時間也長。
波浪理論的限制
透過前面的介紹,可以作為初學者了解股價漲跌脈絡的基本知識,有助於提升自己事後解讀的能力,不過未來趨勢是否真的會這樣走,還是得看當時的基本面狀況而定,有時候遇有突發性的基本面利多或利空,都會導致走勢不如預期,例如一旦公司發生重大利空,導致第5浪未能突破第3浪的最高點,就沒有辦法按照波浪理論走下去。除此之外,影響股價走勢的因素太多了,如果什麼都能被預期、都會按照劇本來走,這世界上就沒有所謂的風險了。
另外波浪理論最為人所詬病的,莫過於就是難以辨識目前正在走哪一個等級的哪一個波浪,導致投資人真正要運用,依舊頗具難度。例如自己以為已走完推進波、進入轉折的a浪,誰知道股價不跌反漲,更破原先以為的第5浪高點,只好默默把當初以為的a浪設定為第4浪,像這樣分不清現在到底是哪一浪,也就使得投資人根本無法運用波浪理論來預測未來。
進一步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