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目前在台股裡有上千檔的股票,但其實有許多檔是乏人問津的,大部分的台灣投資人仍偏好關注科技類股,而最容易因話題性而飆漲的生技股,更是某部份投資人最為熱衷的,至於金融類股,雖然不起眼,但是這幾年卻逐漸獲得投資人的青睞。其實別說每一家企業的營運狀況有所不同,就連每一類型的股票都有著不小的差異,本次新手教室就針對幾個類別介紹其特性及投資需注意的事項。
台灣因為歷年來的政策都著重科技產業的發展,所以目前不只以半導體或手機零組件揚名國際,講到股票,大部分投資人腦中所想到的也是科技類股,例如:
台積電、矽品、
大立光等。如果從發展趨勢來看,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投資人偏好投資科技類股,以半導體或電子產業為例,從2012年到現在,只有2015年受全球景氣影響,而有一波重挫之外,其餘時間還是可以看出整體向上成長的趨勢。
然而在選擇投資科技類股之前,必須要先認知到一個事實:雖然科技類股整體而言是成長的、未來是有前景的,但並非每一檔科技股都能躬逢其盛。像是半導體產業中的
順德(
2351),相對整體產業就沒有那麼明顯的漲勢,因此在挑選科技股進行投資時,仍必須評估這間企業在經營上、在技術上是否具有相對的優勢。
另外,科技產業常有一些小型企業,雖然擁有獨特的技術,但因尚未被市場所看好,而長久處於低價區段,若想放長線、釣大魚,想投資這類型的股票,就必須瞭解Gartner的技術炒作週期(Hype Cycle)概念。
簡單來說,就是依據過往各項技術的發展歷程,將技術發展區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技術萌芽、過度期望、泡沫化、穩定成長及應用高峰。
(Sponsored Links)
技術在萌芽階段時,往往媒體會先大肆報導,創造高度的話題性,包裝得無所不能,股價往往會在這段期間快速飆漲。不過當討論的聲浪越來越大、大眾對這項技術的期望,越來越不切實際的時候,就會開始有人回復理性思考,發現其實當下還是遇到許多技術障礙,雖然有些創新是可以突破的,但是畢竟無法完全滿足當初所有的期待,所以開始進入轉折期,不再受到媒體跟大眾所關愛了,股價也在這個時候達到高點。而隨著大家認清現實與期待的落差,就使得這項技術很快退了流行,話題性與股價一同跌入谷底。
這時候雖然話題性不在,但是還是有少數的企業願意持續發展這項技術,努力將他進一步實用化,促使股價回穩。等到進入完整可應用階段、能夠帶給市場足夠的利益,而使得這項技術重新被大眾所認同、所採用時,則進入最後實質生產應用的階段,有了實質的獲利來源,股價自此開始穩健成長。
前一陣子很夯的3D列印、VR或AR等技術發展,近期討論的聲浪就已不再像當初這麼火熱,後續是否還能重新獲得媒體與大眾的喜愛,就看企業是否能夠將技術普及應用了。
像是賭博般的生技股
台灣除了科技業之外,生技產業在國際間也算是小有名氣,一般而言,廣義的生技醫療產業包含了醫材類與藥物類,而藥物類又可以再區分成保健食品和醫療用藥,其中開發醫療用藥的企業,往往是許多投資人押寶的對象,不過前一陣子發生
浩鼎股價飆漲,最後卻因解盲藥研發不如預期而重挫的事件,使得生技股的投資風險再度成為投資大眾茶餘飯後的話題。
雖然都是研發製造,但醫療用藥與一般電子製造業卻有相當大的不同,當新藥正處於研發階段時,人們對它的期望、未來的想像遠超過一般有形的產品,例如新藥可以解盲、新藥可以克服癌症等,都具有十足的話題性,所以股價容易在短期內飆漲。
而許多開發新藥的生技公司,規模不算大,但擁有關鍵專利,開發新藥時都是投入公司絕大部份的資源,不過能夠順利通過臨床試驗的新藥仍算少數,甚至不到30%的機會。如果開發成功、順利上市,當然可以大賺一筆,但是一旦開發失敗,不僅會因為幻想破滅而造成股價重挫,更可能動搖企業繼續營運下去的根本,甚至被迫賣出專利來求生存,所以說是高風險、高報酬的典型類股也不為過。
選擇生技類股的關鍵,除了要釐清被媒體或企業包裝的新藥功效及獨特專利之外,公司的現金流量是否充足也必須要深入瞭解。畢竟根據以往的經驗,優質的生技公司在新藥開發受到阻礙時,並不會因為資金用罄而宣布破產,而可以靠著充裕的現金為研究成果找到另外一條出路(可能是轉開發為別種藥物)。因此對於從事高風險事業的生技公司而言,健全的財務狀況,以及可不斷帶入現金流的營運模式,才能算是較佳的投資標的。
(Sponsored Links)
賺錢但低調的金融股
每到歲末,媒體便會大肆報導各大企業年終發放的行情,在整體經濟蓬勃發展時,往往都是科技業的年終獎金羨煞旁人,但隨著近年景氣下滑,除了電信業之外,金融業也逐漸被媒體關注。
在台灣,金融股因短期成長爆發力比不上其他產業,因此不被大部分的投資人所喜愛,以往主要都是由政府機構或外資在買進,然而從2012年起,
全台30餘檔金融股越來越多人投入,股東人數成長近4成(361萬人成長至502萬人)。這樣的趨勢受到許多原因所影響,除了整體環境逐漸邁入升息走勢,有助金融股脫離低利率的窘境之外,近年來金融業也積極結合科技推展新業務,例如:行動支付、Fintech等,以各種創新的手法擺脫過去被動、沉悶的印象,而促使投資人開始看好後續的發展。
其實攤開過去金融股歷年的營運狀況及股價走勢,可以發現金融業雖然不像科技業股價漲幅那麼明顯,但營運體質相當健全,相對於科技業,股價又平易近人的多,因此其實相當適合不愛玩短線的價值型投資人。
如果要再細分金融股,建議保守型的投資人可以選擇官股成份較高的銀行,例如:
第一金、
兆豐金、
華南金等,基本上營運算穩健,但獲利當然也較低,另外唯一要擔心的是這些銀行有時候得配合政府政策,挹注資金給一些地雷企業,例如今年10月就爆出慶富案,可能造成銀行團極大的損失;相反的,如果想要投資比較活潑的金融股,則可以考慮
富邦金、
中信金與
國泰金等囉。
沒有所謂的最好
不同類型的股票有各自的優缺點,沒有所謂的最好,只有最適合自己需求的股票,例如有些人就是熱衷高風險、高報酬的生技股,但他有可能還是會持有幾檔金融股,並不是因為他三心兩意,而是為了將資源分散在不同類型的股票上,以避免未知的風險。因此建議花些時間認識不同類型股票的個性及注意事項,讓自己配置資產的手法更靈活囉!